• Home

Trico

纪念猫又全宗,和数组

15 Nov 2022

美服与英语

我大学时的某任英语老师叫谢晓清。 这个名字很好听,而且她本人也算眉清目秀。年纪轻轻就成为大学的英语讲师,想必一定有着过人的实力。然而上了她的课后我发现,别的老师上课是同学翘课,她的课经常是她自己翘——让我们自习。 所以深受我们爱戴。 但是在她真的给我们上课时,会带我们看英文原声电影,讲语境、背景;会讲连读、重读和弱读;会讲为什么同样发音不标准,印度人的口语容易被英语母语的人听懂,而我们的很容易被听不懂。这些内容在我上的高中接触不到(都在做语法题、阅读理解和背课文),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却又不知道有什么用。 所以我们很困。 十几年过去了,曾经投入了十几年精力去学习的英语似乎在生活中并没有什么用处。除了罕见的出国旅行,大概只有在看美剧零星听懂几个单词或者google搜索工作问题时才会使用到。 有一天我突发奇想,...

19 Aug 2022

关于我和病魔战斗的这件惨事(第二季)

序章从走路正常,到走路半小时疼,到走路十分钟就疼,再到走路两三分钟就开始很痛。我能明显的感觉到它在缓缓的进化,变得严重。 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即使给出了确诊结论,开出的药或者治疗方法却完全没有缓解我的症状。 我写代码时经常遇到bug,但是遇到bug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和人生病一样,解决就好。解决bug的过程就是排查和调试,这通常会分成几个阶段。但总归是要找到bug受到影响的那次调试,才会顺着这次继续下一个阶段。也就是正确的诊断(确诊)才能正确的治疗,才会有效果。 生病也是一样。虽然人体比代码复杂得多,也不像代码那样容易调试。但基本道理应该都是一样的。 所以我觉得之前的诊断都不正确。那种“拍片看到腰椎间盘有一点膨出就得出结论说这个走路疼的症状是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大夫,并不值得信任。...

08 Jul 2021

关于我和病魔战斗的这件惨事

只要你仍然能把你母亲的血亲居住的那个地方称为家,伏地魔就不能接触或伤害你。他使你母亲流了血,但这血在你和她姐姐身上继续流淌着。她的血变成了你的庇护所。你每年只需回去一次,但只要你仍然可以称它为家,你在那里时他就不能伤害你。你姨妈知道这一点。我在那封跟你一起留在她家门口的信里讲了我做的事情。她知道收留你就会保证你在过去的十五年里活着。 ——阿不思·邓布利多1.魔咒我曾是个地道的哈利波特迷,上学时每年寒暑假都会把一本一本凑的套书翻看一遍,对书里的很多细节都有记忆。工作后,每次年关抢回家的火车票却不得时,常考虑不回去过年的方案。这时候邓布利多的这段话就会在我脑海里闪回,瞬间让我有一种必须要回家躲避伏地魔追杀、带领大家绝地反击的主角式使命感。 工作10多年了,无论回家的过程多波折,我始终延续着从出生开始的、在家里过春节的传统。 但是2021年的春节,因为疫情在冬天突然加重,为了响应号召就地过年(我妈嫌弃地让我别回去了)...

15 Mar 2021

沙尘暴

周日在家无聊,我玩了一个叫Surviving Mars的生存经营游戏。 在火星上昏黄恶劣的天气中,我指挥着一群小机器人生产建造修理,手忙脚乱的应对着火星上生存的各种难题和灾难。不亦乐乎。 没想到心满意足的睡醒后发现,窗外的现实变成了火星。 外面的风呼啸,卷得黄沙漫天。世界染成了黄色,化身为马伯庸口中的“北宋”。近处倒还好,只是觉得建筑之间有些朦胧;稍远一点,楼宇依稀只见轮廓;而远处什么都看不见了,唯有头上的太阳,像一颗暗淡的珍珠。 站在满是尘土味的次卧,我看到手机里弹出的空气质量指数——1243。 上一次的沙尘暴是什么时候我想不起来,似乎很遥远,也好像没那么远。只记得初一时候的春天第一次听说沙尘暴这个词,而室外的风沙记忆犹新。可那时候并不觉得这是一种恶劣,...

24 Jan 2021

防疫

时值新冠疫情爆发一周年,去年的今天刚刚到家,每天看新闻播报疫情,最终在三天后的大年初二买票回来。 而今年却连家都不能回,“响应号召,就地过年”。本来我是有些松了口气的,可以不用操心Boo的寄养,还第一次在老家以外的地方和Boo一起过年,名正言顺又有些新鲜。 然而今天看到的一张微博截图却让人心寒。那是一条求救的微博——大兴区很多小区集中隔离,却苦了家中的宠物。所谓的社区工作者不允许人带着宠物隔离,却又不给解决方法,说出了“放生”这种荒缪的词。主人没办法,只能通过微博发声求救。 他们的声音得到越来越多人的支持。然而眼看着时间逝去,宠物们随时断粮,官方却始终没有回应。 就在一年前,在封城的武汉,很多人返乡留下的猫也开始断粮。通常只要粮足够,...

load more
Theme by Dennis